意识下的分类垃圾桶在不同环境下的尴尬待遇
近期我们的小区物业做了一件非常及时的好事,将各单元门前破旧不堪的分类垃圾桶都更换成了金属翻盖的新垃圾桶,敦敦实实的新东西看着就是好。这新箱从体积上看与旧箱相差无几,但新箱内部却被分成了两个空间,一边标注“可回收”,另一边写明“不可回收”,看一眼就觉得这箱子确实有档次,不仅漂亮还做到了分类存放,环保意识也在向着先进水平看齐。
邻居们打趣说,这样的垃圾桶才符合咱们小区的水平。新垃圾桶在大家笑脸相迎中正式上岗了,可使用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发觉这新东西用着好像有点不顺手。过去旧箱只有一个口,直接把垃圾扔进去就可以了,现在新箱上“不可回收”的这边两三天就满了,而“可回收”的那半边却空空如也,还有人宁肯把垃圾放在外面的地上,也绝不往“可回收”那边扔,以致小区清理垃圾的大叔生气地埋怨:“就没见过你们这么死心眼的人,那半边还空着,干嘛非得放到外面?”大叔生气是因为原来旧垃圾桶十多天集中清理一次,现在这种放法三天就要清一次,这明显增加了大叔清运垃圾的次数!
经过近一个月的磨合,居民们终于对这垃圾桶的使用达成了新的共识:什么可回收不可回收,统统无视,随便扔就是了。清洁垃圾的大叔又恢复了十天清一次的频率。自此,再也没听到人们对这新垃圾桶有什么议论了。
现在每天进出楼道一看到这垃圾桶,尤其是看到“可回收”字样时我就觉得心里别扭,人们都知道垃圾通过分类,可回收的那部分就能变废为宝,不仅节约资源还保护了环境。一般家庭初级的垃圾分类概念是可换钱的和不可换钱的,废纸箱、塑料瓶子什么的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但现在生活好了,很多人越来越不屑于积攒这些东西,或者价值小的也不再收集了,经常会看到一个塑料袋里又有厨房垃圾,又有瓶瓶罐罐,一股脑地打包丢了。
意识上有欠缺,行动自然就跟不上。制造垃圾的人不屑或不知道该怎样分类,清运垃圾的人又不负责分类,空有一个分类垃圾桶,这叫人情何以堪?当然,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不断地宣传教育,人人都把它当做习惯渗透到行动当中去才行。只有这样,那写有可回收标志的垃圾桶才不会这样尴尬 。
您可能还喜欢;